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Yu-An Wang

羞恥


有個個案L每次談到以前讓她焦慮或憂鬱的情境都會在當下感到類似的負面情緒,你問她怎麼了,她就跟你說她upset,她一直以為是因為在談這些負面情緒經驗的時候她自己也會被拉回彼時彼地所以她才不開心,她既然有這樣的自我覺察當然我也就一直照著這樣的思維和她一起工作。


直到這幾週開始有了戲劇化的發展,簡而言之是我們發現了這些當下很不開心的情緒其實都和羞恥有關,當L講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或是關於自己比較負面的想法和認同的時候這羞恥感就會跑出來,覺得暴露自己的短處和缺點是一件羞恥的事,當然她也是個非常自律也追求完美主義的人。


今天我們更往這羞恥裡頭鑽了進去。


發現這羞恥的養成大部分來自她父母的教養方式,她的父母並沒有任何不當的虐待兒童,但是在教育她的情緒管理上頭可能不是最理想的。據L說法,她本身是個情緒反應比較大的人,小時候不時有大哭或是鬧脾氣的情況發生,因此很早就被父母送去看精神科醫生,得到診斷也得到藥物。我們以前已經花了非常多精力在處理她的情緒反應模式並且讓她逐漸接受自己的情緒,因此這裡不再多談。


L的媽媽不時會在L神智清醒不吵鬧的時候跟她講理,跟她說她的情緒波動太大了以至於我們常常需要小心翼翼和她應對,然後如果她有更堅強的能力可以抵擋外界的惡言惡語那麼那些負面話語就不會影響到L,L也就不會有負面情緒了。我們猜想L的媽媽其實是很想要幫助L的,並且想要讓L更有能力去調節她的情緒。


然而,聽者所接收到的不全然是說者的意思。


對於一個尚未有能力完全理解自己情緒的孩子來說,要求他們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不要影響拖累其他人是很有壓力的,L逐漸形成一個「覺得自己是負擔」的自我認同,她開始要求自己不能隨便對小事有情緒反應,覺得自己不能小題大做,然後情緒就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到火山爆發。她也在各個自己感受到負面情緒的時刻覺得是自己不夠好、不夠厲害、沒有好好抵擋外界影響才會心情差,負面情緒就是壞的,這是我的問題,所以我得自己解決。


一個帶有好意的舉動變成了責怪受害者的行為。而且這種事情屢見不鮮。你說要追根究柢去看到底誰是誰非嗎?我們在諮商室裡頭想要了解的是我們如何被這些事情影響,然後我們如何可以鬆開這些鎖鏈,讓自己能更自由的決定以後我們想要如何應對。


這次見面的最後我問L對於我們今天更深一層的了解有什麼感覺嗎,L說不知道。我說這樣也不錯,沒有關係,因為這對L來說可能是一個可以慢慢品味的新奇經驗,這個經驗是中性的,沒有評價,沒有好壞,沒有正面或負面,就只是更了解了自己一點。

1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系統性偏見、歧視、和團體動力

今天想要來說一說理解或學習團體動力對於我們在職場上究竟有什麼個人好處,我不打高空說些什麼能帶領團隊走向更有效率的高綜效工作的屁話,就來分享一下今天我跟個案的諮商內容吧,雖然內容經過一些改編而且發生地點在美國,但我想一定還是有些部分很能讓人感同身受的。 先來介紹一下我的個案T,跟我一樣年紀的非白人女性,是父母移民到美國的第二代,小時候也經歷過很多貧窮和需要幫父母翻譯處理生活瑣事的童年,於是是個自我要

破解完美主義與自我要求高的魔障

我有很多這樣的個案來找我解決這個問題,通常他們在工作上極度焦慮,總是用非常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工作,每天加班也無所謂就為了要把老闆交代的事情辦好,甚至有一點疏漏或掉以輕心都不行。遇到工作較輕鬆的時期甚至自己內心還會感到內疚,覺得自己這樣沒有時時刻刻在工作不好,覺得自己是公司裡的米蟲,於是時時刻刻要求自己要精進做到最好,然後更不用說的是換了新工作剛上崗的時候也是完全不給自己一個學習的過度適應期,覺

文章分享-情緒亂倫

昨天我的個案問我她媽媽總是在吵架時把她罵到體無完膚但是又會馬上道歉說她多愛她然後要溝通要和好,這是情緒虐待嗎?她一直覺得只有故意的傷害是虐待,這種因為她知道自己媽媽有創傷所以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狀況讓她覺得她不該把媽媽視為一個虐待者。我說,可是你感覺受傷害了,對嗎?她說,當然!每一次我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但又被要求要馬上和好。 如果你受傷了那就是受傷了,雖然媽媽有自己的創傷很值得同情也需要治療,但這並

bottom of page